[外特/外交特考 心得]
◆考前心態
- 先衡量看看有多少時間可以唸書,是要當全職考生還是邊工作邊準備,前者有經濟上的壓力,後者則是會非常的勞累。
- 書籍的選擇十分重要,唸了一堆都沒考還不如唸得精。讀書時間不夠的人建議選擇一家好的補習班,能讓你事半功倍。
- 務必抱著這次一定要考上的決心,不要還沒上戰場就先安慰自己大不了下次再來。對外交工作也應有初步的認識,若只是被待遇吸引而決定報考,越接近考試前越容易感到徬徨動搖而放棄。
- 外交系、所的同學千萬不能鬆懈,近年來榜單已不再是本科生的專利。非相關系所的考生也不用太過沒自信,影響考試的因素非常多,專業科目和外語科目都很重要。
- 不是每一科唸起來效率都一樣,每個人各有擅長及不擅長的部份,善用每一分每一秒去截長補短才能獲得最後勝利。
◆國文
- 測驗題的部份端看每個人歷年來的文學素養和閱讀習慣,無法速成。準備起來也欠缺效率,真的有足夠時間的人可以從古文觀止著手。
- 在公文的寫作部份由於有固定格式,故屬於基本分數一定要拿到。但是高分跟低分也能夠差距甚多,所以平常應該多加練習,並且多看新聞注意時事。
- 作文方面,近年來題目多以類似成語的勵志式口號為主,因此充分掌握三個原則:「說理明確」、「言之有物」、「不落俗套」是很重要的。要能寫出別人沒有的創見,運用較特殊的名言錦句,論述能真正說服評審委員才是一篇好的作文。
◆經濟學
- 經濟學往往是所有外特考生的惡夢。但是只要唸得夠好,這一科卻也能夠反過來成為你決勝的關鍵所在,要贏別人三四十分也不是問題。與其囫圇吞棗,東一本四人幫、西一本七人幫,最後反而唸得不扎實。建議可以選擇碩士補習班,碩士老師將個經、總經、國經先按照章節分開講述,最後再加以整合歸納,使我能夠有系統的建構出自己的經濟學架構。
- 在準備上,務必要弄清楚每一個理論的假設以及成立條件、圖形的變動背後所象徵的意義。上課時抄回家的筆記也要確實溫習,趁著記憶最鮮明的時候將它背熟弄懂。證明題及數理部分太過艱深的話,可以先忽略。
- 在理論記熟之後就可以開始做考古題或是老師出的練習題,訓練自己具備用簡單的圖形去說明一件事情的能力。
- 考試題目多半以近年來重大的經濟議題或時事新聞要你分析,偶爾會摻雜一題簡單的計算題或背誦題。此時先前所背的理論就可以派上用場。先確定這個議題有符合理論的假設跟成立條件,接著便可套用圖形加以分析,將議題的演變用線條表示出來,最後用簡單的敘述配合你畫出來的圖就是一套完整的答案。長篇大論沒有圖形,或是只有圖形沒有論述都拿不到高分。
◆國際關係與國際公法
- 原本的兩個科目被合併為一科,壞處是唸起來投資報酬率減少了一半,但相對而言也減少了冷門題目出現的機率。國際關係的傳統基本理論:理想主義、現實主義、新現實主義等是一定要背熟的,近年來新興的建構主義、批判主義、文明衝突論等也不能忽略。
- 國際公法的準備上也是以傳統的熱門考題:海洋法、太空法、條約法、承認與繼承、管轄權與引渡等為主。較熱門的解釋名詞最好記熟。在背誦理論的同時也要熟記與其對應的國際判例,寫出來能夠讓你在考試時多拿一點分數。
- 國際組織的部份,有可能單獨考,也有可能搭配國際關係或公法混合著考,因此準備的時候仍需要小心。同學應該要注意:a.台灣目前正在參與的組織;b.最近有召開年會或大會的組織;c.台灣正積極想要加入的組織。
◆比較政治
本科目今年為考試規則改變後第一次考,題目跌破各系所教授、考生的眼鏡。原先所預期的各
國間政治制度或選舉制度的比較雖然有考,但比重不大,相形之下理論的比較以及解釋佔了蠻大一
部分。如果有心要在這一科目拿高分的同學,除了熟記各國的憲政制度、選舉制度之外,在傳統的
政治學、政治社會學方面的研讀也須多下苦功。
◆近代外交史
我本身是只唸了蔡育岱老師的『近代外交史要義』,配合碩士的講義便拿了90分的高分。其實
不用什麼書都唸,主要是考記憶、歸納跟比較。基本上在準備方面我有三點建議:
- 中西方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一定要記熟,包括原因、過程、結果以及後續的影響都要牢記。考試的時候你寫得出人家忘記了的東西就是加分。
- 平時多把你覺得有相關性的事件拿出來做比較,不管是原因相同、地點相同、時間相同、環境相同,你會有全新的發現。而出題老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題目裡考出最多的東西,往往也會故意出比較的題型。
- 既然改名叫「外交」史,與外交有關的人、事、物更是要記熟。建議同學有空也須上外交部的網站,把一些新聞、基本方針、施政報告都看一下。
◆外語筆試及口試
- 選擇題部分:主要分為單字、片語、文法。這些能力需要長期的努力來累積,短期要提升是有困難的。主要還是把握一個原則─多唸多接觸。程度較差者可以買一本文法書來看。非英語組的同學也不要忽略這個部份的分數,有可能這就是最後錄取的關鍵!
- 每天都要訓練自己聽、說、讀、寫的能力。現在網路非常方便,各個語組的考生都可以上網閱讀該語系的報紙或是收看電視新聞,來加強語文能力,並且學習用正式用語來表達一件事情。
- 非選擇題有很高的機率會出與時事相關的新聞要你翻譯,因此考生也要主動去了解最近發生的一些大事件,其中的專有名詞要如何表達,以免考試碰到時「明明知道那是什麼卻又寫不出來」的窘境。
- 口試一般為八到十分鐘,旁邊有攝影機會錄影,口試委員為教授及部內官員。基本上穿著正式服裝是必須的,最常被問到的:自我介紹、本身的學經歷背景、報考的動機等,對我國外交工作的認識也是一定得事先準備充份的。
- 表達時注意禮節、聲音要宏亮、態度大方不要緊張即可。